付出就有回报,PMP认证值得拥有--PMP考试经验
2015年过去了,我很怀念它;就是在前几天,看到新闻说2016年的猴票就要发行了,据说1980年的猴票价格已经翻了15万倍,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,一不学习就会落后的,而我真是好久没有学习新东西了;在2015年上半年心力憔悴的验收完一个项目之后,我感觉有必要去重新梳理一下项目管理的东西,用理论去指导一下我的实践;几年前也参加过国家的系统集成项目管理考试,虽然获得通过,但是后面没有持续学习,又换了不合适的工作,学到的知识也荒废了好多;这次正好也有旺旺同学推荐我去读一下清晖的pmp,经过他的极力推荐,并邀请我去参加了清晖的一个项目管理论坛之后,最后赶上了广场班1512的末班车,在广场班开课那个周末的前几天,我才报了名,收到教材两天之后,就开始到人广上课了;而选择人广,主要考虑还是他开班早,我想为自己多留些时间,去好好进行这个梳理过程;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努力之后,收到了pass的结果,收到通过邮件的那个早上满心欢喜,因为不仅是获得了一个证书,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一整套的pmp知识体系,它的系统性、全面性解决了我之前在项目管理中的很多疑问和困惑,让我对2016年的工作充满信心;记得第一堂课的时候,老师就讲到,学习pmp要有一种空杯心态;我认为这一点确实很重要;pmp这套知识体系是概括和全面的,对于已经工作了n年的我来说,诚然已参与和负责过一些项目了,真实项目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,有时确实让我感觉管理这个东西是没有规律的,甚至有时会怀疑和焦虑;于是我就努力的让自己空杯,不管如何,先去接受pmp的各种知识,只有接受理解一套知识之后,才能去验证它真实的用处;后面在做题和思考的时候,我都会有意识的去思考pmi会怎么想,答案中是怎样的思路,同时和理论去对比,找出最佳的答案;总体来说,相对于pmbok的知识,更要感悟的是一种pmi的理念; 对于这几个月的学习,我在时间方面做了保障,规定自己的工作外时间,大部分用于pmp知识的学习,平常上下班路上,晚上都花1~2个小时看书做题,周末一天上课,另一天就泡在图书馆看书或做题;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这几个部分; 1.PMBOK红皮书:课前预习,课后复习,除了第一堂课没来得及准备之外,其余上课之前,我都做到了提前预习;整个过程中,这本厚书我至少看了有三遍,部分难点章节甚至达到了5遍左右;这主要利用下班后的时间,每天会看上1到2个小时,有时结合着讲义来看,但总体还是先看红皮书再看讲义; 2.课堂讲义:讲义是浓缩的知识点,而且有一些扩充,我每次课前都是在预习完红皮书之后,再看看讲义的相关内容,这样更容易了解全面,又突出重点;听旺旺前辈说基本上就看这本讲义也通过了考试,不过我的建议还是多看红皮书会理解的更深,因为本身pmbok的知识点就是高度概括的了,而讲义中是把pmbok里的要点再筛选出来,单看讲义的话,难免有时理解上会有些脱节; 3.听课,这个可以说是最重要的,PMBOK的理论知识,经过小明老师的实际讲解,似乎也不是那么枯燥了;小明老师的实战经验很丰富,他可以把生活中的很多实践,都用PMBOK的理论来分析和解读,实在佩服!每天下午Alice老师在qq上的讲解我只要不是太忙,都会听一下,Alice老师的讲解很突出要点,尤其是后面讲解题目时,她用pmbok的知识点,把答案分析的头头是道,让人心服口服; 4.听喜马拉雅上Alice老师的各过程知识点语音资料:备考这一段时间,我基本上放弃了开车,每天地铁上下班,为的是在地铁上可以有时间反复听,使这些要点印在深深的脑海里;同时小明老师版的讲义ppt在人广班的QQ群里也有下载,我也下到手机,pad上,上班路上主要就听录音和看讲义,时间过的还是很快的; 5.做题;后面几次课都有30道课堂测试题,当天做完当天讲解,等于是对刚学习的理论的一次考验,经过做题和课堂讲解,辩论,大大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;最后的三次课堂模拟题,清晖的要求是要3小时做对140道题以上,而我对于时间每次都感到一些吃力,每次到时间了还有若干道题目没做完; 后来总结的经验教训是:给自己限定时间,一道题不能超过2分钟,超过2分钟的话就果断跳过,先选第一印象答案,做完后有时间再细看;后来课下发的几套练习题,基本都应用了这个套路,可以在三小时内完成,而且正确率可以达到70%以上;小明老师开发的多练系统,由于是安卓手机,就在微信里关注了,在这里做了共有100多道题目,由于每道题都有答案分析,对及时纠正错误的认识还是很有帮助的; 考前的最后阶段,复习讲义的同时,就主要是看过去做错的题目,我把几套模拟题里的错题和答案解析,都专门整理成了电子文档,放在pad上随时查看加深印象; 6.小组讨论和QQ群里讨论,大家的学习热情都很高,每次遇到问题,大家都会热心帮助解答分析,有时自己没想到的问题,经人点拨,忽然就茅塞顿开,感觉快哉;我们小组一共八人,大家一起学习的氛围还是不错的,每次上课时大家固定坐在第二或第三排,以便听课时效果好一些;大家中午一起聚餐,便会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,大家一起出谋划策,既巩固了知识,又增进了友谊;课下的几次模拟题,我们小组还组织了成员一起做题,模拟考试时的场景,做完题之后大家一起讨论,真是好上进的团体,赞啊哈哈!!!这要非常感谢汪老师帮我们协调一起做题的场地!!最后我们小组都一次通过考试,可喜可贺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