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MP认证备考总结(PMP考试心得)
第一次听说PMP,是在两年前准备‘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’考试的时候,有朋友在准备这个考试,就和朋友一起去听了PMP的介绍讲座。当时感觉,项目管理中的九大知识体系有相似之处,但是PMP某些部分会比‘信息系统项目管理’介绍的更为详细。平时在项目中,经常会遇到需求变更、开发进度和跟踪日志空缺等问题,而在学习项目管理的过程中,也渐渐能够看清自己的位置,思路也清晰起来。 我是1月初报的光环国际HD1301学习班,3月23的考试日期。报名的时候,事先了解了下最开始提供的教材,去除英文版,两本厚厚的教程《PMBOK2008中文版》及《成功通过PMP》。咨询了班主任和网上一些人的学习经验,这两本书,考研泛读、精读要各不下2遍,至少,因为时间比较紧张的原因,当时感觉困难挺大。两个月的周末,基本都被课程和模考占用,虽说张老师有说过,我们考前两个月准备比他们早上辅导班长期准备的有部分优势,记忆深刻等,但是还是有稍许担心。不过,在统一的小组中,大家互相鼓励,班级里班主任的提醒、同学们的讨论和共享,渐渐进入到了状态,有种之前考研的感觉。现在考试已经通过,回想下之前两个月的准备时间,分享一下自己的PMP备考感觉。 一、从泛读中找框架,框架中联想问题。在第一次上课前,拿到教材后一定要花时间,把PMBOK至少快速泛读一遍,成功通过PMP可以在PMBOK泛读后,以自己的节奏按照章节理解一遍。因为前三天的课程,会围绕九大知识领域由强老师进行展开。早起通过泛读课本后,对九大知识领域有了基本框架后,一方面起到了一个预习的作用,另一方面自己会同时产生以前自己遇到问题的联想,这些对你在紧凑的课程计划中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,很有帮助。 二、跟上5天课程计划。光环最开始准备了5天的培训课程,对每个知识体系的精髓和扩展知识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和阐述。课上,有一本ppt培训教材,可以帮助跟上老师的节奏,节省笔记时间。我比较喜欢坐在前排,一方面前排空气和视野会比较好些,不容易造成困乏,如果不习惯连续一天的课程,一方面要抓住课堂间的休息时间,俗话说的好,‘中午不睡,下午崩溃’,有时候挺直腰板可以提神;另一方面,利用之前的联想问题和自己记忆的知识框架,和老师的节奏结合,争取课堂上的记忆。如果晚上回去预习时间比较紧,也要尽量解决当天留下的残余问题,课堂练习是一个很好体现当天学习效果的东西。 三、模考中找差补缺。光环在考前准备了三次模考,每次考试班主任都会给我们定一个目标分数线。我还好,每次都能达到老师的要求。考完试后,迅速进行考题分析,因为记忆尤深的原因,所以效果比较好。大家不要因为有了标准答案,就准备回家休息自己去看,这样效果会大打折扣。模考一方面让大家对未知的PMP考试有了熟悉,另一方面,就是为大家总结出考试经验。4个小时的考试,从时间分配上就是一个比较挑战的问题。我是比较喜欢先做题,再涂卡,当然这个可以根据个人习惯来进行。不过,相信通过了三次模考,大家的做题节奏会大幅度提升。对了,要相信第一感觉,因为短暂时间内,按照自己记忆的知识框架做出的第一反应,正确率会比较高些。 四、积极参加小组和群内活动。小组的活动一定要参加,这里组长确实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作用。我们小组比较倾向于一起解决作业和考题的问题。QQ群是一个资料共享的好地方,一方面群内共享中有很多大家找到的文档、录音资料;另一方面,张老师会在后期每天坚持在群内和大家讨论问题。我比较习惯在第二天抽时间看看他们的聊天记录。 五、组建自己的知识资料库。两个月的时间,自己能接触到的资料是比较多的,这个时候需要自己去搭建自己的备考资料库,从众多资料中找出自己需要的。资料不是越多越好,而是要能对自己的记忆有所帮助。PMBOK和红书之外,模考题、冲刺题、4W1H图、ITTO联想记忆、计算题总结和每一小节的数据流向图。 六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。如果你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老师所提出的全书数据图的绘制,如果你没有时间完成班主任要求的至少每天两小时的阅读,那么你就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。考前要把5天课程的录音听上一到两遍,‘42个过程、75个成果(输入/输出)、129个工具’的录音要多听几遍,最后,张丽老师的冲刺课程的录音在考前要多听多想。我把各章各节的每一个过程的数据流向图分别打印出来,这样利用平时零散的记忆,也能够渐渐搭出一条总线。 基本就这么多,其实就是相信自己,然后呢,看书总结很重要,最后,模考和冲刺题考前一定要重做上一遍,可以以50或100为阶段,重点记忆错误的题目。相信有努力,就有回报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