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MP学习经验总结--PMP考试
在备战PMP考试这三个月中,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忙碌,充实,紧张,富有挑战,充满辛酸,伴有欢笑。在漫长的等待中,PMP成绩终于出来了,虽然没有达到自己规定的5P,但还算可以。下面就备考的过程给出以下总结,给后来备考PMP的同学们以指导,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。 我参加的是2013年12月份的学习班,在参加学习班之前的一个月就拿到了PMBOK。看到PMBOK那厚厚的书时,不禁心里一阵叹息,这么厚的书可怎么看呀?于是根据班主任老师的要求,制定了学习计划。每天强迫自己看几十页,看完一章PMBOK跟着就看强书相应的章节,这样PMBOK书中不太懂的知识差不多就能够理解了,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地方,标记一下,培训课的时候重点关注一下;就这样看完PMBOK和强书,培训课程也开始了。这一阶段的收获是,大概了解了PMBOK这本书的框架,感觉有点迷茫,找不到逻辑。 5天的培训课程把PMBOK这本书梳理了一遍,但是要想掌握这本书的核心内容还需要认真的看书,看讲义和听培训的录音。这个阶段根据老师的讲课内容精读了一遍PMBOK,这个过程的重点放在了理解各个过程,包括概论、输入输出、工具技术以及流程图。通过这个过程,感觉对PMBOK加深了理解,有时候困惑你多时的知识点突然就会豁然开阔,哦,原来是这样的呀! 接下来就是三次模考,模考是PMP考试的模拟,通过模考,可以使自己更加明白自己的薄弱环节,及时调整备考方案,做到有的放矢。根据模考题找到书中的出处,明白题的考点,进行及时的总结。三次模考成绩还算不错,但是为了争取得到5P,一遍又一遍的看书、做题,在上下班的路上听张丽老师的冲刺讲义。就这样,在考试之前看完了5遍书,冲刺讲义也差不多听了3-4遍,终于迎来了考试。 总结备考过程,需要注意的是: 1、以PMBOK为主线,任何背离PMBOK的都可以无视; 2、在看书的过程中,可以结合做一定的题目来加深对书本的理解,做题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书本,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。 3、积极参加小组活动,通过小组活动可以和同学讨论自己不清楚不理解的知识点,同时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对知识点的理解,这样既可以帮助同学又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点的记忆。 4、如果对书中47个过程之间不清楚,那说明看书看的还不够多,不够细。 5、47个过程的ITTO不要死记硬背,重在理解,因为考试中很多都是情景题,考的都是对各个过程的理解。 6、对自己要有信息,不惧怕挑战。 以上是我的备考经验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预祝能够顺利通过PMP考试。 |